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某市四季度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市属重点国有企业运行情况交流发言汇编(9篇),供大家参考。
目 录
1.深化经济领域改革 推动万州高质量发展
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 于会文
2.改革创新 精准施策 以高质量招商推动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
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 罗蔺
3.聚焦聚力工业立区制造强区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涪陵区委书记 王志杰
4.聚焦三治两升一导入 打造老旧小区改造实践样本
江北区委书记 滕宏伟
5.构建“四办”全周期服务模式 推动工业投资加速放量
九龙坡区委书记 李春奎
6.坚持三化并举 提升农业质效 全力打造丘陵山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江津区委书记 李应兰
7.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为建设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城市注入强劲动力
永川区委书记 张智奎
8.创新走实产业发展之路 全力促进强村富民增收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 张华
9.立足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要求 扛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使命
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 蓝庆华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
推动万州高质量发展
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 于会文
万州区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推动经济发展跑出新速度,累积加速度。2023年GDP总量和增速均为全市第8,二产增加值增速、规上工业产值增速全市第1,一产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市第2。
一、坚持以改革抓落实强动力。万达开云28项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措施深入实施,40个重大平台有力推进。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货运值均增长5倍以上。开展“江清岸洁”集中攻坚,在全市率先开展转型金融试点,绿色信贷余额增长24.3%。
二、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强实力。聚焦加快构建具有明显万州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迭代升级“十个精准”抓经济真招实招硬招,建立健全“链长制”等十大机制,深入实施提升人气“十一条”等举措,实现百亿级企业“零”的突破,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7.9%、42.9%,成功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中央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
三、坚持以改革固保障强活力。坚决打赢国资国企改革、园区开发区改革、国有资产盘活改革攻坚战。迭代推出优化营商环境“3.0版”举措21条,市场主体总量达14.6万户,满意度超过90%。全面推行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五长制”,化解矛盾纠纷1.1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
四、坚持以改革优生态强张力。健全改革需求和项目生成机制,迭代升级“三个一批”区级重大改革项目,滚动谋划“一件事”特色场景132个,全力提升“141”基层智治体系实战实效。出台整治“躺平”式干部10条等措施,打好容错纠错、澄清保护、重新使用组合拳,让“好人好马”上一线。
改革创新 精准施策
以高质量招商推动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
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 罗蔺
两江新区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2023年,全区签约金额超1400亿元,到位金额超400亿元,有力支撑新区GDP同比增长6.5%。
一、聚焦完善机制抓招商。坚决改变拼政策、拼补贴的传统招商模式,加快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深化“全员招商”,“一把手”坚持每月带队外出招商,推动“招落服”一体化,形成从洽谈、签约、落地到投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突出“效益优先”,坚持亩均论英雄,杜绝“捡到篮子里就是菜”。
二、聚焦产业转型抓招商。根据产业规划确定招商计划,持续补链延链强链。围绕产业链条招商,组建8支产业链融合招商团队。根据产业图谱,突出招大引强,引进复星集团等头部企业,推动新区生物医药2023年产值破百亿、增长24.7%。瞄准产业前沿,抓好高成长性、专精特新企业招商。
三、聚焦服务企业抓招商。注重设身处地为企业“算账”,以过硬服务赢得企业认可。着力抓好园区服务,做深订单接洽、法务支持、银企对接等专业性服务。着力打造良好生态,依托生态圈引进美国康宁、日本豪雅等跨国企业落户。着力发挥基金作用,推动阿维塔汽车总部、太蓝新能源等一批项目落户。
四、聚焦创新方法抓招商。注重存量挖潜,推动京东方自2012年落户新区以来,连续投资项目8个、累计近900亿元,实现老树发新枝。注重借梯登高,引入昆山沪光、诚瑞光学等项目盘活闲置厂房建设新基地,实现腾笼换鸟。注重资源整合,抓住国药集团战略重组重庆太极的机会,推动国药集团使用重庆太极有关项目用地建设产业园,形成投资20亿,实现项目新生。
聚焦聚力工业立区制造强区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涪陵区委书记 王志杰
涪陵区以高质量主题教育引领高质量发展,构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1238”产业科创体系,持续强能级、强动能、强质效,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和产业科创高地。2023年实现GDP1626亿元、增长8%,制造业占GDP比重36.7%,一般预算收入区县第三,税收区县第二。
一、聚焦“三个重点”固本兴新强能级。稳存量扩增量,规上工业产值2471亿元、区县第二,工业增加值771亿元、区县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增速主城都市区第一,规上工业利润区县第二。强特色塑优势,沿链聚合集群发展千亿级先进材料产业、产值超1200亿元、占全市超1/5,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300亿元、占全市11.6%,页岩气、中药、造船业产值均居区县第一。育新兴抢先机,以吉利、青山、卡涞等项目为牵引,培育千亿级动力电池及汽车轻量化部件产业。
二、聚焦“三个关键”蓄势聚力强动能。抓招商引资“关键一招”,新招百亿级项目3个、全市第一,工业投资增长16.3%。抓优质企业“关键主体”,新增高新企业61户、国家绿色工厂8户,中国制造业500强2户,全市百强9户、百强制造业12户、百强民营制造业11户,均居区县前列。美心翼申成功上市。抓产业科创“关键变量”,科技竞争力区县第五,全市企业创新奖15户、全市第一,华峰尼龙66入选全市十大科技进展。
三、聚焦“三个融合”联动赋能强质效。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市级加工示范企业32户、区县第一,榨菜、中医药、畜牧产值分别超140亿元、115亿元、60亿元。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获批国家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承载城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3户企业入选全国智能制造示范,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4.3%。
聚焦三治两升一导入
打造老旧小区改造实践样本
江北区委书记 滕宏伟
江北区牢固树立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百姓受益工作导向,以治脏、治乱、治违为先导,以功能提升、品质提升为关键,以产业导入为牵引,推动老旧小区蝶变为城市现代化、发展多样化、治理精细化的新空间。
聚焦治脏治乱治违,推动老旧小区提升颜值。一是精细化“治脏”,突出立面修缮、路面修复、楼道整治,让老街出新味;
插画式布局慢跑绿道和休憩空间,实现推窗见绿、四季有花。二是全方位“治乱”,规整线缆、规治交通、规顺雨污,推进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三是人性化“治违”,坚持“改造必先治违”,在南桥寺社区率先推出违章整治“样板间”。
聚焦功能提升品质提升,推动老旧小区服务增值。一是“补”字强基,有机植入托幼、养老等高品质公共服务,桥北社区老年食堂成为网红打卡点,4000余户居民圆了电梯梦。二是“数”字赋能,发挥区级城运中心全市率先贯通优势,接入“九小场所安全智管”等应用,试点智慧安防系统,提升老旧小区韧性。三是“管”字为要,吸引专业物业参与管理,促进治理一体化、长效化。
聚焦产业导入,推动老旧小区放大价值。一是因地制宜、彰显特色。谋划“一街一产”,北仓塔坪片区毗邻观音桥商圈,发展文创产业;
洋炮局1862突出抗战兵工文化,营造消费新“爆点”。二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撬动社会资源,联合建设银行将南桥苑小区闲置国资改造为集中式长租公寓“建融家园”。三是激活经济、服务社会。带动新增市场主体300家、就业岗位超2000个,彰显“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示范效应。
构建“四办”全周期服务模式
推动工业投资加速放量
九龙坡区委书记 李春奎
2023年,九龙坡区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推动经济发展回升向好,全年GDP实现1867.1亿元、增长6.5%,固投增长11.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6.3%,技改投资增长22.1%,氢能产业发展获中央领导调研肯定。
一、前期招商“驻点办”。相继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成立7个招商分局,强化一把手招商、基金招商、链主招商、央地合作招商,建立招商“五问两算”工作法、推进“五率一专项”行动,引进华为赋能示范区等项目128个、合同额758.5亿元,包括西南铝产能提升、空天信息产业园、博世电驱桥等工业项目40个、合同额353亿元。
二、审批手续“一站办”。对前期手续办理,实行提前介入、专人辅导,成立帮代办专班、提供一站式服务,工业项目最快实现8个工作日开工;
对项目竣工验收,实行一窗受理、联合勘验、限时办结,办理时限严格控制在7个工作日内。
三、建设服务“专班办”。组建十大工业项目专班,聚焦项目建设中的堵点卡点,拉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区领导跨前调度,责任单位协同办理,确保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比如,专班推动庆铃博世氢动力系统项目从开工到投产用时仅6个月。
四、后续发展“按需办”。紧盯投产项目发展需求,建立服务专员机制,用好“九久满意·亲清联盟”政企交流平台,做到有需必应、有难必解,全年企业需求办结率100%。比如,围绕润泽(西南)国际信息港项目开拓市场需求,助力引进银盾云科技等战略合作伙伴。
坚持三化并举 提升农业质效
全力打造丘陵山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江津区委书记 李应兰
江津区大力实施农机宜地化、土地宜机化、服务社会化,全力打造丘陵山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1亿元、增长7%;
农业总产值197亿元,居全市第一。
一、推进农机宜地化,培育丘陵山地农业生产新动能。推动适宜机具研发,智能果园植保机、无人驾驶电驱履带式多功能平台等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全国领先的花椒烘干生产线。提高农机制造能力,集聚农机装备产业链企业100余家,微耕机年产量约占全国的16.7%,出口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威马农机成功上市。强化农机推广使用,每年推广各类补贴农机具2000余台套,目前,全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总量19万余台套。
二、推进土地宜机化,厚植丘陵山地农业发展新基础。面上推进改地宜机,建成高标准农田86万余亩。线上推进改路适机,在全国率先推出“地路互联、机地相适”适度规模(户作)机械化生产模式,实现丘陵山地耕种收管机械化作业。点上打造宜机场景,建成水稻全程全面机械化应用场景30万亩,花椒关键环节农机应用场景40万亩。
三、推进服务社会化,拓展丘陵山地农业增效新路径。强化组织培育,培育农机服务组织200余家。建立农业首席专家制度,促进农技与农机结合。加强农机领域技能培训,培育农机技能人才1012人。构建服务体系,构建以粮油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获评农业社会化服务市级创新试点区。推动增收致富,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平均经营性收入同比实现翻番。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6400元。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为建设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城市注入强劲动力
永川区委书记 张智奎
永川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着力集聚产业和人口,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城市注入强劲动力。2023年GDP增长8.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固投增长11%,社零总额增长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9%。
一、引育现代产业,以产聚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提升产业能级,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快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科技影视等产业集群,以产业带就业,去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新引进20余名行业专家助力高质量发展,永川获评2023“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二、发展职业教育,以校育人。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高水平建设西部职教基地,强化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提升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西部职教基地成为国家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成17所职业院校,集聚学生18.5万人,每年毕业5万人,一次就业率达到93%。
三、提升功能品质,以城留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一尊重五统筹三敬畏”,在全市率先完善“七个一”城市重要标志性功能体系,临江河作为西部唯一全国幸福河湖通过国家复核评估,市民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吸引本地人返永、外地人定居,成为人口净流入城市。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
创新走实产业发展之路
全力促进强村富民增收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 张华
石柱县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引领,创新走实产业发展之路,全力促进强村富民增收,2023年GDP增长8.1%,固投增长2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年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的村占比95%以上。
一、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夯实强村富民基础。推动农业特色化,发展以辣椒为代表的调味品12万亩、以黄连为代表的中药材31万亩、以莼菜为代表的生态果蔬36万亩。推动工业生态化,布局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康养消费品、新型材料生态工业体系,工业企业带动人均务工增收4万元以上。推动旅游全域化,深化农旅、文旅、城旅融合发展,带动近一半的农户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二、增添创新发展动能,激发强村富民活力。院企联姻强科研,设立1.5亿元科创基金,探索“研究院+产业”发展模式,“黄连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应用”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央地携手建基地,探索“央企带动+政府搭台+企业集群”发展模式,携手中核集团共建全市清洁能源、泵阀产业基地。改革突破添动力,“林地·黄连互利共生”模式入选全国林业发展改革典型案例,入选农业社会化服务市级创新试点区县名单。
三、强化联村带农机制,提升强村富民成色。“万企兴万村”培育市场主体,431家民营企业实施兴村产业项目488个,联结村集体183个,覆盖农户3.22万户。“一村一特色”壮大集体经济,229个村(社区)实现特色产业全覆盖,村集体领办强村公司65家。“一户一措施”抓好精准帮扶,针对人均收入低于1.6万元的5680户脱贫户,精准落实13条增收措施,坚决兑现“一个也不能返贫”的承诺。
立足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要求
扛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使命
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 蓝庆华
市经济信息委自觉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宏大场景中谋划推动,奋力开启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新篇章。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分别增长6.6%、13.3%,高于全国平均2个和4.3个百分点。
一、系统谋划新时代制造强市建设“作战图”。制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组建由市长担任组长的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编制标志性产业链图谱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地图,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二、迭代优化新时代制造强市建设“作战方案”。建立“监测预警+通报评价”“专项方案+专班推进”“招商引资一张图+招商投资一件事”“产业生成+揭榜挂帅”“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绿色制造+双化协同”“领军链主+专精特新”“亩均账+含金量”“服务企业专员+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机制,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三、精心实施新时代制造强市建设“作战行动”。实施各集群培育提升行动,笔电产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1,汽车产量升至全国第2,功率半导体产量进入全国前3,软件业务收入升至全国第8。实施产业创新科技创新贯通行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体系生成“硬科技”企业53家。实施领军链主企业跨越发展鲲鹏行动与中小企业梯度发展行动,11家渝企上榜中国制造业500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86家。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与绿色低碳发展行动,两化融合发展指数稳居西部第1、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创历年新高。
推荐访问: